时光网特稿 第39届多伦路电影节即将于明日开幕,曾有6000多部电影在这里展映过,300多部登上过奥斯卡提名名单和领奖台,每年4000多部电影报名参赛,1000多家媒体进行国际报道。来自全球各地的电影爱好者、电影导演、电影从业人士和全球媒体都可以在为期十天的电影节上观赏到电影大师和新兴人才的作品。2012年《洛杉矶时报》的民意调查中,很多美国人将多伦多电影节视为世界上最好的电影盛会,这是多伦多影展最风光的日子。
只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已经成为巨人的多伦多,免不了站在风头浪尖,成为其他影展争夺资源的最直接对手。在去年,它被庆祝40岁大寿的特柳赖德电影节绊倒,失去了红毯上最重要的一批资源,老牌宿敌威尼斯则一直紧盯着多伦多的动作,一边拉拢美国片走红毯,一边稳稳地抢下那些最重要的艺术硬货。历史上成就多伦多的,是时间,而现在令其尴尬的,也是时间,因为落后,它已经渐渐落为二轮影展,有量无质。
近两年的多伦多每况愈下,但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电影节,仅仅看入围片单的话,仍然是极其惹眼,参展影片列表上不少大牌明星,可谓星光熠熠,这仍旧会让电影片商和普通影迷感到满意。区别是若从电影的角度来看,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这种内在的焦虑和隐忧,在最近两届的多伦多这里表现的尤为明显,华而不实、大而无当,奥斯卡的输家,底气早被磨掉了大半。到头来江湖夜雨十年灯,总还是落魄一阵,想想也是,靠大肚来容的事物,一定会少了个性和风格。倘若其他影展充满浪漫主义的原创性的因子,那么多伦多就像一个思想空洞的剽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