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网特稿 徐克与
《智取威虎山》的故事,要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纽约说起。1974年前后,徐克在纽约求学之余,到华人街的一个电影院里当义工,放过1970年版本的《智取威虎山》。那时,徐克还不是一个导演,他只是觉得,倘若以后做电影相关的工作,这一定是个好题材。
1992年,拍过
《蝶变》、
《黄飞鸿》等电影的徐克,已经是香港名导演。在一个联席会上,他和
谢晋、
成龙、
吴思远等人坐到一块儿。谢晋问他最想拍哪个内地题材的电影。徐克脱口而出的就是杨子荣的传奇。据说当时坐在一旁的成龙,毛遂自荐,要上威虎山。(2010年,曾传出成龙要投资并主演《智取威虎山》的消息,但最后该版本无疾而终。他之后透露,《A计划》中的情节正是来源于杨子荣的故事)
徐克口中的“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五年前,徐克和影片监制黄建新,找来了博纳老板于冬,在几番游说、走访之后,终于拿下原著的改编权。拍成电影似乎是水到渠成。可是在之后的三年时间里,除了剧本上总有不足之处让徐克犹豫,还有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令他担忧:一方面,那个时候没有人相信,徐克能够在东北的冰天雪地完成拍摄,更不要说拍摄3D电影了。另一方面的压力则是,如果再不开机,改编权可就要到期了。
2014年12月24日,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3D》终于成功和观众见面。“之前一直觉得会是随口一讲,结果后来真的有这个机会。”徐克和时光网记者说起如今说起这段故事,语气轻描淡写。
在中国,观众对《智取威虎山》的故事耳熟能详。以1946年真实的剿匪战改编成的小说《林海雪原》家喻户晓,1960年八一厂拍摄的电影
《林海雪原》和八部“样板戏”之一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都让这个故事成为一个时代的红色经典。 时代变迁,徐克也和观众一直成长,变化。《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如何放进这个时代?林海雪原的传奇故事,将如何在银幕上呈现?在近日时光网与徐克的独家专访中,徐克亲解穿林海,跨雪原背后的故事,以飨读者。